——本文节选于笔者的《网络舆情波特指数向量模型的研究》
如何理解和界定舆情呢?
有论者指出:“所谓‘舆情’,实际上就是大众密切关心的热门话题或反映了某些社会心理的观点与看法,其较高层次是‘思潮’,基本层次是‘情绪’。大众传媒对此应该有足够的敏感,并以恰当的方式进行舆论引导,减少社会震荡。将舆情归属于“热门话题”或“观点与看法”。有待商榷的是:舆情常常借助于热门话题而得以形成和体现,但它并不是热门话题本身;舆情与人们的观点与看法不无关系,然而对舆情的界定又不能仅仅局限和停留于此。事实上,后面所说的舆情的思潮层次和情绪层次,就已经超越了“热门话题”、“观点与看法”两组概念所涵括的范围。所以,上述界定本身不甚准确。不过,它有很可取的地方:一是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来观照舆情,这是一条正确的路径。事实上,舆情总是有着丰厚的社会心理内涵。二是对舆情作了“基本层次”和“较高层次”的区分,这也是很有必要的。
另有研究者认为:“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如果把中间的一些定语省略掉,舆情就是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这一定义在考察舆情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基础上,将舆情界定为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从而抓住了舆情内涵的核心部分。但它在强调舆情的主要内容或主要方面时,仅限于民众对国家管理者的社会政治态度层面,似乎有所不妥。这一界定,较之前引界定体现出了独特的视角,当是没有疑问的。但是将舆情的全部内涵归结为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尚有进一步推敲的必要。在无形之中舆情的外延被缩小了,这恐怕是应当避免的。
对于舆论的定义也是多样化,舆论是指在一定社会范围内,消除个人意见差异,反映社会知觉和集合意识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也有的学者认为: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其核心是通过某种态度、信念和价值的言语进行“意见的表达”。舆论的特征表现为集体性、逻辑性、倾向性、动态性、主导型等。
尽管舆情与舆论一样都是具有一定社会力量的精神现象,也都具有政治、文化和心理等方面的社会功能,但二者亦有区别。
舆情是涉及公众对社会生活中各个方面的问题尤其是热点问题的公开意见(外在与可感知性部分)或情绪反应(内在与外在兼有,既有外显的形式,也有隐藏不易被感知的内容);是社会脉动和公众情绪的自然而然的流露和体现;是一种社会情绪和社会倾向的生态性集合。
舆情既有显在与潜在两种形式,也有集中一致与差异离散多种现象,还有具有动态性、客观性、复杂性、离散性、生态性、突发性、强效性、感应感染性等特点;而舆论具有政治功利性、条理逻辑性、整合性。
舆论是舆情的一个组成部分,舆情可以演变成舆论,但舆论是话语规则的主导者,舆论则可以引导舆情发展。另外,舆论因阶级的政治功利性可以捏造、杜撰生成,而舆情则是社会情绪的客观反映。反映舆情、舆论的载体也有区别,舆情的载体可以是诗词歌赋、影视漫画以及新闻访谈等图文音影作品,也通过游行示威、声援集会等情感行为表达;而舆论的载体就相对狭窄多了,一般限于陈述意见的文论形式。
舆论的形态为意见的公开表达,舆情的形态则并非均为意见的公开表达。因而,某种舆论总是与一定的舆情相对应,但某种舆情并非都呈现出相应的舆论。由舆情到舆论的转变,除主体的自身因素之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社会所提供的舆论环境是否宽松等相关条件。还应当看到这样一种情况:舆情的某种内涵,甚至就是具有普遍性的一定的社会心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不一定就能构舆论,但完全可以构成舆情。
网络舆情是网络社会语境下的舆情形态。具体而言,网络舆情是反映公众情绪意见等网络热点与网络舆论的一种社会形态,也是民众在新媒体环境下话语自我赋权、利益诉求及利益博弈的生态性言行的社会集合。
网络舆情与其传播的平台具有密切的关联,因此,网络舆情的特征主要有产生的突发性、舆情的多变性、传播的泛在性、信源的模糊性、意见的指向性、参与的广泛性、主体的隐蔽性、情绪与观点的传染性等。
除具备上述的基本特征外,还兼具跨界性、风险性、全球性、互动性、渗透性、连锁性等诸多特性。
影响网络舆情演化的机制上,有冰川效应、群体极化效应、小世界效应、羊群效应、破窗原理、帕累托定律、混沌现象与蝴蝶效应(即新闻传播的“沉默螺旋”与“反沉默螺旋”效应)。
在网络舆情热点事件上,网民行为效应主要如下:1、舆情事件的放大效应(生成阶段表现为焦点聚焦、事件扩散阶段呈现为焦距放大、事件高涨阶段出现了焦点偏移);2、对涉事人员的压力效应(通过网络对涉事人员精神层面上的网上拍砖行为、通过网络对涉事人员攻击行为现实世界中的隔网扔转即人肉搜索等行为、进入现实生活直接对涉事人员直接打击的越网砸砖行为);3、对政府行为产生约束效应(网络监督、网络问责、网络抗政);4、对司法审判的干预效应(司法审判前的舆论干预、司法审判中的干扰干预、司法审判后的抗议干预);5、对社会公众的感染效应(观点渗透与情绪感染、形成群体认知与情感联盟、社会公众情绪与情感的外显)。
由于是反映公众情绪意见的生态性言论的社会集合,包罗了网络社会与网络舆论的热点、焦点,网络舆情的分类很多,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门类网络舆情。
就关注的主体性而言,有国家舆情、政府舆情、组织舆情、企业舆情、公众人物舆情。
在舆情影响的层面上看,网络舆情有地方区域舆情、全国舆情、境内舆情、国际舆情。
从舆情涉及的领域来讲,网络舆情的门类更多,有政策政治舆情、突发事件舆情、行政管理舆情、司法执法舆情;而政策政治舆情又可分人大政协会议(即“两会”)舆情、政府与党委的换届舆情、人事任免舆情等,突发事件舆情也有灾难事件舆情、公共安全事件舆情(重大刑事案件舆情、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舆情、重大交通事故舆情、重大环境污染事件舆情等)、重大维权事件舆情等,司法执法舆情包罗了公安涉警舆情、司法审判舆情、涉检舆情、城管舆情、工商管理舆情、环保等行政执法舆情。此外,还有人事招考舆情、医患纠纷舆情、高校招生舆情、外交舆情、涉军舆情、渎职侵权舆情、公权腐败舆情、公众人物道德事件舆情、境外涉华舆情、国际事件舆情、主权争端舆情等等。
推荐业内专业网络舆情服务机构:迈高传媒http://www.migomedia.cn/,是为企业提供公关软文发布、推送,网络舆情监测,网络危机公关,论坛营销,微博营销,百度优化等网络口碑营销服务的专业机构。
Copyright 2009-2020 版权所有-北京华禧迈高公关咨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55157号-6